廊坊燕赵老字号:文安狄家糕点

图片


       总有一种美味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,总有一件老工具也是我们从小使到大的;每到一个新的城市,我们总要去打探这座城市的百年老店的位置。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图腾,它是数代人执着守护的结晶,也是这座城市的情怀与温度。

图片

      廊坊市拥有五十余家的“燕赵老字号”,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分布于廊坊市的各个区域,凭借着传承百年的匠人精神,屹立在廊坊的大地上。这些百年老店、老字号是廊坊市一道历史风景线,诠释了企业文化中的持久、传承、创新、信任的核心文化要素。这些老字号,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质理念,数百年来之所以能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,不仅立于了不败之地,而且还收获了良好的声誉,靠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理念。同时,数代人不仅传承老店的独门绝技,而且还传承“童叟无欺”的经营理念。并且,在市场的洪流中,从不与时代脱钩,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,甚至做到了引领这个时代的审美。另外,这些百年老字号拥有着长期且稳定的客户群体,与顾客建立了恒久的信任关系,顾客信任这些老字号的产品与服务。

图片

当下,时代和市场虽然日新月异的发展,但是不管如何“大浪滔天”,具有文化力量的企业,总会在市场的“巨浪”中游刃有余。守艺廊坊公众号推出“燕赵老字号”版块,不仅仅是为廊坊的“燕赵老字号”做宣传做推广,更是要充分挖掘出这些老字号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核,服务于廊坊更多的企业,为更多的企业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石。


狄家糕点


在文安县的苏桥镇,有一家制作传统糕点的百年老字号,环保又复古的包装,传承至今的老味道,非常受群众的欢迎,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狄家糕点”。

图片

苏桥镇原名“八姓庄”,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,位于大清河的北岸,为我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,相传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的苏洵任文安县主簿之际,曾在大清河上架木桥一座,沟通了“八姓庄”与大清河对岸的人员来往,促进了当地经济、社会等方面的发展,当地人为了纪念苏洵遂将“八姓庄”改名“苏家桥”,后简称“苏桥”。当地人多从事商贸,生活比较富庶,产生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,其中“狄家糕点”就是当地历史非常悠久的百年老店,其制作的狄家糕点享誉百里。

图片

最早的“狄家糕点”是由苏桥镇人狄星泉,在十九世纪中期创建的,最初的堂号为“庆元成号”,“庆元成号”的糕点以选料精细、做工考究、块形周正、印迹清晰、香酥松脆等特点享有盛誉。狄星泉之子狄宗信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糕点的制作,为了提高他的技艺,狄星泉又为他再拜名师,狄宗信带艺投师拜在衡水澧县的一位糕点名家名下为徒弟,学徒八载。学徒期间,他刻苦用功,勤学好问,很快就闻名于周边。艺成之后,回到了苏桥,经营“庆元成号”,因为技艺的丰富,其制作的传统糕点更受市场的欢迎,扩大了“庆元成号”,一九四五年狄宗信一举夺得河北省传统糕点大赛**名,从此闻名遐迩,也使得传统糕点进入了更多的百姓人家。

图片

解放初期,“庆元成号”积极响应党的公私合营政策,并入到了苏桥镇供销社中,专门制作点心。改革开放后,狄家人从供销社中独立出来,1979年前后,狄宗信将“庆元成号”更名为“狄宗信糕点铺”,1991年狄宗信的孙子狄荣强将“狄宗信糕点铺”更名为“狄家传统糕点”并沿用至今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阅读153
写评论...